穿斗式古建筑結構設計營造特點
穿斗式(或稱“串逗”式)木構架古建筑設計營造的特點是:用穿枋把柱子串聯(lián)起來,形成一榀榀房架;檁條直接擱置在柱頭上;在沿檁條方向,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聯(lián)起來。從而形成了一個整體框架。一般這種木構架的形式在我國南方的江西、湖南、四川等地區(qū)廣泛應用。
抬梁式木構架的特點是:柱上擱置梁頭,梁頭上擱置檀條,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較短的梁,如此層疊而上,梁的總數(shù)可達3-5根。當柱上采用斗拱時,則梁頭擱置于斗拱上。
相比之下,穿斗式木構架用料小,整體性強,但柱子排列密,只有當室內空間尺度不大時(如居室、雜屋)才能使用;而抬梁式木構架可采用跨度較大的梁,以減少柱子的數(shù)量,取得室內較大的空間,所以適用于宮殿、廟宇等建筑。
穿斗式又稱立貼式。是古代漢族三大構架結構建筑之一。其特點是沿房屋的進深方向按檁數(shù)立一排柱,每柱上架一檁,檁上布櫞,屋面荷載直接由檁傳至柱。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橫向貫穿起來,成一榀構架。每兩榀架構之間使用斗枋和纖子連在一起,形成一間房間的空間構架。斗枋用在檐柱柱頭之間,形如抬梁構架中的闌額;多用于漢族民居和較小的建筑物。因此,在中國南方長江中下游各省,保留了大量明清時代采用穿斗式構架的漢族民居建筑。